文明创建
您的位置:首页 >>文明创建2023-12-26
(图为:朱楼镇街道航拍一览)
朱楼镇距离砀山县城约20公里,位于砀山县城东南部,G237国道与S201省道在朱楼镇境内交汇,德尚高速公路南北穿镇而过,东达古城徐州、西至古都商丘均仅70公里,南距芒砀山风景区15公里,交通便利、商业繁华、地理位置显著、区位优势明显,素有砀山县“南大门”之称。
朱楼镇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西瓜、特色甜瓜等,是砀山县特色瓜果产区,西瓜、甜瓜种植面积约2.5万亩。各地前来收购瓜果客商接踵而至、络绎不绝,每至夏季、必成盛景,农民增收,农业兴旺。朱楼村荣获2020年防震减灾国家级示范村荣誉;陈寨村残疾人手工编织已初步形成品牌,负责人杨秋菊同志荣获“2019年度宿州市脱贫攻坚奖”“安徽省2020年脱贫攻坚奉献奖”参加“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评选,陈寨村驻村工作队长王夫北同志获得了“中国好人”称号。
(图为:朱楼村道路沿路小花园)
抓体制机制,多管齐下推动乡风文明。聚焦重点任务,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总体要求、建设标准、推进步骤及保障措施。成立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设置工作专班,发扬“钉钉子”精神履职尽责,统筹文化、民政、农业、党建等相关部门力量,建立定期督导、协调会商的工作机制,凝聚合力、齐抓共管推进乡风文明。建立健全“党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员评议考核内容,形成党风政风与乡风民风双向互动、互促共进的工作格局。
抓“一约四会”,长效机制保障乡风文明。以“一约四会”作为主要抓手,制定务实管用、简洁易行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通过自治实现法治、德治。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大力提倡婚丧事简办,有效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推选乡贤成立道德评议会,讲道德、评是非,深化“以德治村”,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不管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必须通过村民议事会讨论、商定,结果公开,让群众知晓。以遵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社会道德风尚为宗旨,积极向村民宣传国家法律法规,让村民学法、懂法,净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抓典型选树,典型示范带动乡风文明。在全镇广泛评选“五好家庭”,以及“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身边看得见的榜样,通过宣传栏、大喇叭、微信群等形式广泛宣传,使乡风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妇女代表等要做好示范引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促进“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思想转变。
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增进乡风文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盘活闲置设施资源、调动各方面人才资源、运用热心公益社会资源,加强村民文化中心、文体活动室建设,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公共服务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文化服务设施,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保障。建设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全镇实际,设计志愿服务项目,以实施为关键,以机制为重点,不断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
抓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树新风。引导广大村民破旧立新、崇德向善,不断提升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组织各村开展村规民约助力移风易俗志愿活动,推动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向村民发放了《村规民约宣传单》,为村民详细解读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村民日常生活进行阐释,加深村民对村规民约的认识;倡导村民宣传、学习、遵守村规民约的规定,努力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让文明新风融入村民生产生活,切实深化移风易俗,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营造群众满意、和谐共进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