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文明创建

您的位置:首页 >>文明创建
【文明村镇创建巡礼】许庄回族村: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7-03

【文明村镇创建巡礼】许庄回族村: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为:曹庄镇许庄回族村整齐排房)

砀山县曹庄镇许庄回族村位于宿州市砀山县西北部,隶属砀山县曹庄镇,距离县城7km,现有人口4300余人,852余户,其中91%以上为回族。该村辖前许、中许、后许、孟庄、河汊五个自然村,村“两委”干部8名,党总支辖3个支部,党员共计70人。拥有规上企业一个——砀山县富兴纺织有限公司,该企业于2018年以来工业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税收200万元,带动周边80余名群众就业,荣获我县“民族企业称号”。

作为一个典型的回族民族村,该村于2014年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名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许庄回族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绩,连续八年在全县村级综合考评中被县委命名为“五星级”村。先后获得市级以上殊荣有“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十佳中心村”“安徽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和安徽省旅游示范村;2022年经复核,保留“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一、党建引领促发展

许庄回族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做好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培养63名年轻学历高、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的能人,自觉服务家乡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结合许庄回族村实际,制定“一村一策”,先后动员23名优秀党员和35名高学历少数民族人才回乡参与选举工作。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充分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许庄回族村配备少数民族干部6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做好换届选举后续工作,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村(居)委监督、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妇女和儿童工作、红白理事会等委员会覆盖率达到100%。

该村村“两委”干部配备齐全、战斗力较强,发展思路较为清晰,能主动发展产业带群致富。村“两委”干部结合“干群夜话”认真开展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今年以来总走访片区522次、群众256人次,收集问题28条,均已进行处理。落实镇领导班子联系支部工作,开展为支部解难题,现已开展活动一次,解决实际困难1条,有效促进后进支部质效提升。落实“党建+信访”工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在村大厅值班接访并进行信访矛盾摸排,总计摸排问题线索2条,均已成功化解。

(图为:曹庄镇许庄回族村党群服务中心)

二、特色产业促增收

许庄回族村坚持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中心,以规模化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带动全村的养殖业。目前全村羊存栏量达30万只,年出栏量超过100万只,黄牛育肥养殖年出栏量达3000头,养殖业成为本村的特色支柱产业。

2019年,许庄回族村依托兴盛牧业有限公司,利用中央提前财政扶贫资金126万元实施羊场扩建项目。该项目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含棚内的硬化、污水处理及羊架食槽等附属设施,于2020年投入使用,有效解决养殖户无场地的困境,也保证了村内的环境卫生,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期间,实施养殖主体带动,进一步保障了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为进一步增加养殖收入,拓宽养殖产业链,2021年初该村利用省级资金62万元建设菌草治污、菌草代粮农业生态循环项目,该项目占地10亩,所用菌草种子由宿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巨菌草具有用途广泛,利用价值很高,多年生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大大降低种植成本,且管理简单。可以为草食类畜禽提供大量优质的牧草,利用菌草生产菌草发酵饲料,有利于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2023年,利用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3万元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一座,建筑面积830平方左右,为钢构结构,于3月10日建设完毕。下一步,由淮北矿业集团配套机械设备,投产后将招收30名工人,杜绝村内羊粪、牛粪乱堆乱放,改善村内环境,同时生产的有机肥进行销售,增加村内收益。

砀山县福兴纺织品有限公司位于曹庄镇许庄回族村中心村,其前身为砀山县民顺纺织厂,该企业占地18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投资厂房、设备扩建、技术改革项目共计4800万元,有2条全自动化生产线,经营范围包括棉纱、棉纺织品加工销售。2018年以来工业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税收200万元,带动周边80余名群众就业,荣获我县“民族企业称号”。



(图为:曹庄镇许庄回族村规模化养殖场)


三、法治教育促稳定

许庄回族村坚持把普法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每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2022年度通过法治教育宣传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1件。为了防止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村内加强了对邪教本质危害和外在表现的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分清正常宗教信仰与邪教区别,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教育广大群众不听、不信、不言、不传,为营造良好的农村法治环境奠定了基础。本年度,该村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及广播、法治文艺、召开群众会等宣传活动11场次,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和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了良好氛围,形成了团结互助、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22年许庄回族村被评为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存在问题:在法治宣传活动中,部分村民自觉参与热情不高,被动接受,法治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民族团结促和谐

许庄回族村历史久远,保留着许多原汁原味的穆斯林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每逢回族节日或家中有喜丧事,阿訇为每一户举办宗教仪式,“十大碗”“油香”“烤全羊”等让人倍感亲切,民风民俗融入了全体村民的日常生活。在民族文化上,每年举办开斋节、古尔邦节、盖尔德夜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时,穆斯林相互祝福,周边汉族群众也来道贺,观看民族舞蹈、武术、摔跤、斗鸡、斗羊表演,热闹非凡,回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保护传承,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许庄回族村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不定期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工作,号召全村群众从环境整治、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方面着手,简化红白事流程,自觉抵制天价彩礼;每年举办“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通过树立标杆、带动其他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

许庄回族村坚持每年开展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各项活动,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经常化、日常化,宣传栏、黑板报宣传内容定期更新,举办《宪法》《民族团结知识读本》等讲座,利用清真寺阿訇卧尔滋演讲、“四五”普法和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机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解决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坚决抵制“三股势力”破坏活动和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增强民族团结理念。在婚丧嫁娶中,鼓励和提倡两个民族的交流,与周边镇、村经常交流学习,利用多种形式经常开展有益于民族团结的活动,使回汉两个民族融为一体,真正体现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多年来,许庄回族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民族治理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