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乡镇动态
砀山县李庄镇:整治环境四举措巩固成效助振兴
2021-11-24
今年以来,砀山县李庄镇建立健全人居环境“网格化”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发动群众参与,创新工作举措,大力实施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镇自然村清洁行动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广泛宣传,整治行动“入脑子”。录制《告广大群众一封信》,利用宣传车、广播等进行循环播放,通过过街条幅、宣传栏、广告牌,刷写宣传标语等,做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注重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在条件成熟的美丽乡村中心村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进一步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目前,李庄镇已先后集中组织环卫工人、镇村干部和各村群众共计5000余人次参与整治行动。
专项整治,环境治理“有法子”。对于镇区,坚持疏堵结合,重点围绕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乱停乱放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规范经营秩序。将花鸟活禽摊点全部迁入农贸市场,将小吃流动摊点全部集中管理,在明珠广场打造李庄流动小吃一条街;对于车辆乱停乱放,在镇区统一划定停车位,实行镇区执法人员包保街道制度,常态长效管理,目前镇区面貌明显改善,得到全镇干群众一致好评。对于国省县道,坚持规范管理、常态长效,重点围绕出店经营、占道收购水果、落地广告牌、伸缩篷等,进行专项整治,组织执法队伍每周清理两次。目前全镇各条主干道路上落地广告牌、伸缩篷和占道收购水果,基本实现“零存在”。坚持整体推进、全面清理,将环境整治“五清一改”与土地复垦、美丽乡村、环保督察等有机结合,综合施策,形成合力。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原则,对各村逐个高标准清理,每周完成一个自然村,坚决做到不清理到位不转移人员,并严格进行考核。目前全镇各自然村基本实现集中清理到位、常态保持到位,取得良好的成效。今年以来,全镇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000余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00余吨;清理村内沟塘200余口,10余公里;清理乱搭乱建200余户,清理废旧广告牌300余个,全面改善了农村面貌,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示范先行,典型引路“树旗子”。按照“示范先行、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要求,在每个行政村(社区)选择1-2个自然村进行示范试点,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力戒形式主义,不过分追求高大上,重点围绕“五清一改”“五小园”建设进行集中攻坚,建立可推广、能复制的工作方法和标准。全力开展户内“美丽家园”评比活动,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动态管理,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以李园、镇东、贾楼、朱店等村示范点为中心,串点成线,打造2-3条李庄环境整治美丽线路,以点串线、由线带面、点面结合,带动全镇整体环境提升。
长效管理,村容村貌“变样子”。坚持“户为基础、村为主体、镇管督查”原则,对全镇所有重点区域、路段划段包干,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链条压实工作责任,保障各项工作落实。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积极动员群众开展“五小园”建设。采取因户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势造景的方式,将堆放多年的砖块、瓦片、楼板、水缸、石槽、竹竿等打造“乡土味”别致微景观,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等,消除废旧杂物,扮靓了村庄环境,群众得到了实惠。目前,全镇共打造“五小园”487个,小花坛80余处、小游园10余处、创意栅栏50余处。为建设“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田园村庄打下坚实基础。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利用环境治理中清理出的一些石碾、石磨、石槽、青砖老瓦等物品改造成石桌、石凳、花盆等,既与周围环境相融,又与农村底蕴相称,让群众留得住回忆、记得住乡愁。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对村内群众开展“美丽家园”评选授牌,带动、引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美丽宜居乡村。(中安在线 李艳龙)
广泛宣传,整治行动“入脑子”。录制《告广大群众一封信》,利用宣传车、广播等进行循环播放,通过过街条幅、宣传栏、广告牌,刷写宣传标语等,做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注重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在条件成熟的美丽乡村中心村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进一步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目前,李庄镇已先后集中组织环卫工人、镇村干部和各村群众共计5000余人次参与整治行动。
专项整治,环境治理“有法子”。对于镇区,坚持疏堵结合,重点围绕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乱停乱放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规范经营秩序。将花鸟活禽摊点全部迁入农贸市场,将小吃流动摊点全部集中管理,在明珠广场打造李庄流动小吃一条街;对于车辆乱停乱放,在镇区统一划定停车位,实行镇区执法人员包保街道制度,常态长效管理,目前镇区面貌明显改善,得到全镇干群众一致好评。对于国省县道,坚持规范管理、常态长效,重点围绕出店经营、占道收购水果、落地广告牌、伸缩篷等,进行专项整治,组织执法队伍每周清理两次。目前全镇各条主干道路上落地广告牌、伸缩篷和占道收购水果,基本实现“零存在”。坚持整体推进、全面清理,将环境整治“五清一改”与土地复垦、美丽乡村、环保督察等有机结合,综合施策,形成合力。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原则,对各村逐个高标准清理,每周完成一个自然村,坚决做到不清理到位不转移人员,并严格进行考核。目前全镇各自然村基本实现集中清理到位、常态保持到位,取得良好的成效。今年以来,全镇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000余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00余吨;清理村内沟塘200余口,10余公里;清理乱搭乱建200余户,清理废旧广告牌300余个,全面改善了农村面貌,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示范先行,典型引路“树旗子”。按照“示范先行、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要求,在每个行政村(社区)选择1-2个自然村进行示范试点,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力戒形式主义,不过分追求高大上,重点围绕“五清一改”“五小园”建设进行集中攻坚,建立可推广、能复制的工作方法和标准。全力开展户内“美丽家园”评比活动,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动态管理,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以李园、镇东、贾楼、朱店等村示范点为中心,串点成线,打造2-3条李庄环境整治美丽线路,以点串线、由线带面、点面结合,带动全镇整体环境提升。
长效管理,村容村貌“变样子”。坚持“户为基础、村为主体、镇管督查”原则,对全镇所有重点区域、路段划段包干,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链条压实工作责任,保障各项工作落实。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积极动员群众开展“五小园”建设。采取因户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势造景的方式,将堆放多年的砖块、瓦片、楼板、水缸、石槽、竹竿等打造“乡土味”别致微景观,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等,消除废旧杂物,扮靓了村庄环境,群众得到了实惠。目前,全镇共打造“五小园”487个,小花坛80余处、小游园10余处、创意栅栏50余处。为建设“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田园村庄打下坚实基础。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利用环境治理中清理出的一些石碾、石磨、石槽、青砖老瓦等物品改造成石桌、石凳、花盆等,既与周围环境相融,又与农村底蕴相称,让群众留得住回忆、记得住乡愁。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对村内群众开展“美丽家园”评选授牌,带动、引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美丽宜居乡村。(中安在线 李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