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砀山要闻

您的位置:首页 >>砀山要闻
砀山乡贤杜跃玲 老百姓的“和事佬”

2019-12-16

    12月5日上午,砀山县赵屯镇杜阁村68岁的乡贤杜跃玲在家盛情款待两位乡邻。这顿饭并非有事相求,而是为了融洽气氛,利于矛盾调解。

    这两位受邀的乡邻是一对兄弟,在家排行老二和老三,最近因继承父亲的遗产而发生纠纷。今年10月,杜跃玲登门调解,老二爽快地答应支付老三补偿款。但过了没多久,老二又反悔了。就为这事,老杜决定请兄弟俩到自家吃饭,在饭桌上话亲情、解矛盾。“他们从一开始互不讲话到后来谈笑风生,最终都表示愿意和解。”老杜告诉记者。

    近年来,砀山县全面推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通过“群众说事、律师说法、干部说理、乡贤说德、公开听证”,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相衔接的“大调解”信访工作体系,努力搭建干群“连心桥”。目前,该县基本上村村都建立了群众说事制,设立了村民说事室,利用村规民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问计于民解决问题。同时,村里还设立了村级乡贤调解室,将“五老”人员、退役军人、回乡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乡贤充实进扶贫小组长队伍,并对他们进行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矛盾纠纷化解。该县邵楼村两户村民因彩礼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给女方家做了生动的普法工作,让女方家心悦诚服。

    砀山县信访局副局长崔兆华告诉记者,乡贤依靠在乡里的威信以及地熟、人熟的优势,用百姓“法”调邻里“事”,用群众“招”解基层“难”,用自己“贤”引社会“风”,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该县赵屯镇行政服务中心,退休干部刘运杰多年在这里义务调解,他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法相结合,解开调解对象的“心结”。

   “其实,农村人很淳朴, 一些矛盾纠纷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我在调解中,既要说法理,又要打感情牌,把道理说到他们心坎上。心结解了,气也就消了,矛盾也就化解了。”刘运杰告诉记者。(砀山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