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创建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创建动态
砀山蝌蚪文“惊艳”上海长三角文博会

2019-11-29

   “这次参加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见识。”日前,从上海回到砀山的刘远方高兴地说,“我们参展的‘蝌蚪文篆书’很受欢迎,不但省、市委宣传部领导对蝌蚪文作品大加赞赏,要求大力推广传统文化,而且很多观众纷纷拍照留念,争相购买收藏。”

    据悉,为推进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11月21日至24日,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由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党委宣传部主办,主题为“建设长三角文化产业共同体”。安徽省85家单位携带安徽文化产业改革创新发展最新成果精彩亮相,参展面积2324平方米,是目前我省文化产业组团参展面积最大、参展企业最多、科技含量最高、活动载体最丰富的一次。

    在宿州展馆,宿州市仅有两种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展,分别是砀山蝌蚪文传承人刘远方和宿州面塑传承人夏可,代表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参加本次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这些头粗尾细的奇异文字是怎么写出来的?”观众纷纷好奇的问。“砀山蝌蚪文的形体就像小蝌蚪一样,书写时,注意起笔与收笔较尖锐、入笔有顿挫、中间稍前部分线条要加重。”刘远方一边回答,一边演示蝌蚪文的书写要领,“要写好蝌蚪字,首先书写者要静下心来怡,将书法的刚劲和绘画的可观赏性融为一体,每个步骤都要一丝不苟。”“厉害了,这真是一门绝活!”观众们啧啧称赞,对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蝌蚪文兴趣强烈,并纷纷掏出手机拍摄刘远方的书写过程,还与蝌蚪文合影留念。

  “我活了60多岁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奇异的怪字!”面对观众的疑惑,刘远方反复进行介绍。原来,蝌蚪文是“秦书八体”的一种,也叫“蝌蚪篆”、“蝌蚪书”,因为它是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命名。从秦朝开始就已经有这种文字了,说明它是历史非常悠久。在很多古老的器具上,都有这种文字出现。

  “蝌蚪文不仅是民族文化遗产,还是一门传世不多的民间艺术。”刘远方说。据他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跟随父亲和爷爷学习“蝌蚪文”。40多年来,刘远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向相关专家、学者学习、请教,并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砀山蝌蚪文的独特书写风格,既彰显毛笔特性的趣味,又讲究整体美观对称,达到艺术化、图案化、象形化的艺术效果。今天这种如花似画、极富装饰美的书法,成为三代人传承“蝌蚪文”的心血结晶。2013年,“砀山蝌蚪文”获评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刘远方被命名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砀山蝌蚪文”代表性传承人。

  “蝌蚪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现在能读会写的人越来越少了,这种古老的民间书写技艺已濒临失传,抢救蝌蚪文这一独特技艺刻不容缓。”刘远方说,“我参展长三角文博会,就是为了把蝌蚪文非遗文化推向长三角,推向全中国!”为更好地传承蝌蚪文,每年砀山梨花节、采梨节期间,他都到“梨树王”等景区,现场为全国游客免费书写,向游客介绍这种古老的文字;用蝌蚪文书写酥梨包装箱,让砀山酥梨沾上古老文化的气息,把蝌蚪文伴随砀山酥梨传向全中国;平时他深入中小学校,辅导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学写蝌蚪文。

  “砀山绝活”蝌蚪文参展长三角文博会,“惊艳”了大上海,不仅为砀山蝌蚪文提供了一个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展示了砀山蝌蚪文精巧奇异的独特魅力。非遗文化砀山蝌蚪文和宿州面塑因底蕴丰厚、备受观者青睐,宿州民间文艺家协会被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组委会授予“企业贡献奖”。(中安在线宿州频道 李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