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创建动态2018-11-28
砀山县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年多来,得益于多项有效措施确保了此项民生工程健康、有序、稳步的推进。
一是完善组织、压实责任。砀山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教体局、财政局、食药监局、卫计委、农委、发改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教体局设立学生营养办公室,配足配齐工作人员和经费;各项目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抽调多名人员专项负责;县制定了《砀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规范了食品安全、资金管理制度和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工作流程。县政府与各职能部门、教体局与各项目学校、学校和各岗位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加大投入、保障运转。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年多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36亿元,用于食堂建设、设施设备采购、从业人员工资以及膳食资金县级承担部分等,保障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食堂营养餐燃料费、水电费等均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确保了“4+X”膳食资金足额“吃”到学生嘴里。2017年食堂供餐率为49.8%,2018年食堂供餐率提高到67.3%,县政府计划再增加投入4670余万元,新建43所学校食堂,力争2019年全面实行食堂供餐。
三是严守“两条底线”、筑牢安全防线。砀山县狠抓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改善供餐条件,规范食堂日常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全县各项目学校全面落实了校长负责制,配备了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健全覆盖学校食堂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成立了由家长代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学校营养餐膳食委员会。各校制定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层层签订了管理责任书。使食品监管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隙监管,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确保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分餐、运输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砀山县重视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首先严格实名制制度,自开餐第一天起,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学生营养餐就餐实名制签名制度。谁受益,谁签名。学校、年级、班级层层签订责任书,谁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其次严格资金拨付管理,砀山县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结算操作规程》和《营养改善计划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膳食补助资金结算流程。营养改善计划项目学校办理报账业务时需提供资金拨付申请表、拨付票据、汇总表、月报表、购物发票、购物清单等及有关附件;最后严格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资金管理,要求各项目学校实行营养餐独立建账,日清周核月结。各校加强了食堂收支管理、成本核算和票据管理,严格索证索票制度,强化了内控监督,推行食堂财务信息公开。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实行独立核算,争取每天收支基本平衡,保证资金全额用于学生营养餐食品。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砀山县坚持每学期开学前开展营养餐操作规程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邀请疾控、食药监等部门专业人员围绕学校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管理等主题开展专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规范操作意识和专业水平,并做到不取得培训合格证不许上岗。
五是多渠道、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为提高群众对营养改善计划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砀山县教体局、各供餐学校积极结合本地实际,利用网站、广播、电视、宣传栏、校会等方式,及时公开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展实施情况,宣传有关政策措施,普及科学营养知识,推动营养改善计划更好实施。首先做好信息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县教体局及各供餐学校积极利用局网站、学校宣传橱窗、公示栏等方式,及时公开营养午膳政策、受益学生名单及资金使用管理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公开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其次是加强宣传引导力度,正确解读政策内涵。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使家长和社会清楚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是“免费午餐”,更不是国家“全包”,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争取社会各界理解支持。通过局网站、县政府民生网站、宣传橱窗、精准扶贫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相关政策和各供餐学校先进做法,让学生、家长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关爱。(砀山县人民政府 于峰周 信息员: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