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乡镇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乡镇动态
贾楼村: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2017-08-10

房成排,树成阴,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户户都通自来水,眼前看到的砀山县李庄镇贾楼村的景象很难和“贫困村”联系在一起。“我们村在脱贫攻坚中,注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发展产业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用集体经济收入反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了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带动群众脱贫的同时,完成了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村党支部书记许团结一语道出答案。

贾楼村2014年被纳入贫困村,当时的贾楼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欠账多,贫困发生率较高。村两委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2015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有了平台,该村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陆续完成24公里村级道路硬化,实现了入户道路和重要生产道路全硬化,治理坑塘21个,新打、维修机井23眼,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为发展瓜菜产业奠定了基础。村两委研究决定,对村内闲置资产进行处置,增加村级集体资产近百万元。通过发展集体光伏项目和设施大棚,每年可实现12万元的稳定收入,村集体经济速迅壮大。

集体的腰杆硬了,才能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兴建了8个扶贫大棚,低价承包给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瓜菜种植,村里负责产供销全程服务。“承包了村里的扶贫大棚,去年收入过万元,戴了多年的‘穷’帽子终于甩掉了。”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云说起话来带着幸福的笑容。周云早年丧夫,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生活过得十分艰难,熬到孩子大了,她又因为腰椎摔伤干不了重活。村里考虑到周云的情况,让她承包了2个扶贫大棚,今年卖瓜收入就过万元。同时,村里还科学安排到户扶贫产业资金,引导贫困户把传统的小拱棚改造成日光大棚,使西瓜成熟期提前,打好“时间差”,提高种瓜收入,每亩可增收5000元左右。对于部分年纪偏大的贫困群众,村里通过提供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就业岗位,每月发放800元的工资,带动他们脱贫。对于“三无”人员,村里安排到户光伏项目,每年每人可获得3000元左右的收益。

一系列扶贫“组合拳”打出后,贫困户摘了帽,贾楼村也在2016年顺利出列。

“脱贫不是终点,”许团结信心满满,“村里计划利用集体资金,发展小磨面粉加工、‘绿色’生猪养殖等产业项目,带动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

“‘团结’书记带出了个团结村,正是因为基层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贾楼村才能顺利出列,”李庄镇党委副书记周书彦说,“改进村容村貌、群众的精神面貌、干部的工作风貌,也是扶贫的有效措施,贾楼村正在积极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和精神面貌,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张化云)

责任编辑:黎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