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创建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创建动态
砀山中学认真做好贫困村帮扶工作

2017-06-19

 沉下身子,真抓实干-------砀山中学认真做好贫困村帮扶工作。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一切为民”的基本方略,也是各级党委目前的中心工作任务。只有广大干部把身子沉下去,把步子迈下去,到贫困的地方‘包扶带’,把脱贫的路子铺实在,才能使贫困村的人民群众如期脱贫,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我们学校虽然是个教书育人的单位,但是也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踏踏实实地做好贫困村帮扶工作。”——在砀山中学帮扶小组18名干部、教师出发去朱楼镇帮扶的动员会上,刘汉良校长如是说。

    刘校长是这样布置的,也是这样做的。为统一大家的思想,提高认识,学校专门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扶贫工作的文件精神,让砀山中学干部和教职工了解扶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学校专门成立了砀山中学扶贫攻坚帮扶小组,党委书记、校长刘汉良为组长,副校长卫峰、阚轼如为副组长,学校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副校长卫峰分管具体工作,政教处副主任、小组成员杜贤君为联络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协助“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做好帮扶工作。

    学校帮扶小组与朱楼镇梁寨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淮北矿务局下派的驻该村第一书记杨战勇同志见面对接后,听取了朱楼镇副镇长张永刚和梁寨村党支部书记单贤启同志的介绍,了解了该村情况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并查看了该村扶贫计划和相关档案材料。此后,我校帮扶小组深入贫困户家中,对扶贫户开展“五查五看”,详细了解了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分类建立贫困户台账和帮扶台账,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在调研的同时,还发放了便民服务卡和公开服务联系电话,制定了服务承诺书,做到了点对点、面对面地服务群众。

    按照“强班子、快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要求,结合梁寨村的实际情况,我校帮扶小组和镇政府、村委会、省下派干部杨战勇同志一起研究制定了《砀山中学帮扶朱楼镇梁寨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和《砀山中学帮扶梁寨村脱贫攻坚宣传实施方案》,设定目标任务,细化具体措施,做好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项目化推进。

具体地说,我校在朱楼镇开展的八项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修建道路设施。该村人口多,土地少,经济条件差,公共设施十分落后,村里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阴天下雨,道路泥泞。扶贫小组协助镇政府和村委联系交通局,投资50万元,新修建一条长约3500米的主干道,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

    二是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协同淮北矿业集团一起,投资360万元,帮助该村建设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建成后可带来每年5万多元的收入。

    三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在朱楼镇党委的帮助下,协助该村积极向县农委争取国家扶贫项目,使该村的农田水利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施工20眼机井、16座生产用桥,提供电缆2000多米、水泵10台和相关设备,使得1500多亩小麦得到灌溉,方便了小麦的收割和运输。

    四是认真组织做好该村小规模大棚西瓜防寒防冻工作。清明节前后天气变化无常,温度难以控制,组织瓜农连续挑灯夜战三个晚上,保证了瓜苗成活率,使瓜农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五是帮助建设种鹅养殖基地一个。经过反复调研,扶贫小组带领该村两委成员到江苏扬州、常州等地调研,引进种鹅,投资近40万元建设种鹅养殖场一个,现已收益。

    六是结合我校实际,派我校电工帮助他们改造电路设施,派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培训电子商务人才。

    七是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砀中免收学费等。如贫困户尉南京,今年43岁,因生病半身不遂,花费很多资金,大儿子尉成举在我校读高二,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另外又给他一定的困难补助,并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到食堂勤工俭学,每月可以节省生活费近200元,尉成举同学的学习状态与学习劲头较以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八是慰问困难群众,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帮扶小组先后带着钱物(每次每户300元),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群众。贫困户李传书因病下肢瘫痪,妻子带孩子离家出走,生活没有了希望,多次想自杀。帮扶小组到他家调研时,看到李传书家三间平房两间漏雨,只有一间适合居住,家中无水无电,生活用水只靠近邻帮助。校长刘汉良当即从砀山城里购买了水井电机等配套设施,冒着大雨为李传书家安装了水井及配套设施,并为其购买了生活急需用品如煤气罐、煤气灶、挂面等,并与镇村干部商量,积极为其申报危房改造项目,以彻底解决他的生活难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措施得力,真抓实干,我校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现在,我校帮扶的梁寨村47户贫困户已有44户脱贫。我校二期帮扶的邵楼村,有贫困户61 户。通过认真地考察论证,遵照“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授人以渔”的思路,决定在该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并筹建现代化粉丝加工厂。这样,一可以使当地大量生产的红芋增加附加值,二可以使贫困户劳力不须外出务工,即可增加收入。目前,该粉丝加工厂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砀山中学 范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