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建设2017-04-21
近年来,砀山县依托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和百里黄河故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打造梨花旅游节、酥梨采摘节、黄河故道乡村土菜美食节等特色旅游品牌,形成以“春季赏花、秋季摘果”为重点的乡村旅游框架,2016年砀山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砀山梨园也入选安徽“十大乡村”旅游线路之中的乡村采摘之旅。

今年梨花节期间,砀山通过举办全国马术耐力赛、中华民族大赛马、全国摄影大赛、国际梨园马拉松赛等12项大型活动,进一步丰富梨花节内涵,吸引更多游客来砀赏花观光,游客量由去年不足100万,今年暴涨到超过200万人次。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砀山把“花果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旅游经济产生质的飞跃,形成一条梨花经济链。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五年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目前该县有电商企业344家,电商品牌900多个,带动当地8万多人从事电商产业,去年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达31.6亿元。
近日,记者走进砀山乡村,前往良梨镇和李庄镇,以点带面,采访该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待到清明日 还来赏梨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漫步在砀山县良梨镇良梨村,可以品味孟浩然诗中的乡村生活情趣。
良梨村位于良梨镇东部,全村总人口9260人,总面积8500亩,果园面积7200亩,文家河由北向南穿流而过,是砀山酥梨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地,300年以上的老梨树覆盖面达千亩,著名的“梨树王”、“梨树神”景区就在此地。
良梨村含崔庄、侯楼等11个自然村。其中,崔庄村是砀山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安徽省省级生态名村。
清明节气过后,砀山梨花争先开放,梨花美景不仅吸引旅客,也拉动了乡村农家乐。外地游客观赏完梨花美景,就近下榻,住在农家,吃一口农家饭,做几天砀山人。
4月8日,记者一行走进崔庄自然村,和村民话家常,感受农家乐的风味。随后沿文家河两岸,走进“梨树王”风景区。
莫笑农家腊酒浑
崔长征家门前挂着两个牌子,一个是砀山县旅游局和砀山县良梨镇政府颁发的“农家乐接待户”牌匾,一个是临泉县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的牌匾。
“值得一提的是,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这块牌子,是我农家乐的回头客何东亚交付给我的。” 崔长征给记者介绍,何东亚是阜阳市临泉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两年前,何东亚慕名来到砀山,参加梨花节摄影活动,住在崔长征家中。热情好客的崔长征给何东亚留下深刻印象,之后每年梨花节,何东亚都要到崔家住上两天。按照何东亚的话说,在农家乐中,找到了难得的乡愁,这份乡愁让人流连忘返。
崔长征经营农家乐接待游客已有3年,3年中,他结识了众多外地游客,也获得良好口碑。
崔长征将农家乐的接待地点选在自家的上下6间房内,一楼3间房用于餐饮,二楼3间房用于住宿,二楼设有公共卫生间。
走进崔长征的家院,记者感到温馨舒适,一楼餐桌上整齐摆放着旅客的席卡,整洁有序。
“吃住一般一人一天一百元,饭菜以农家饭为主,如地锅鸡、窝窝头、酥梨汤、蒸葛花等。”相较于崔长征,他的妻子张梅更加健谈。张梅对记者说,他们夫妻二人已成为乡村“大厨”。“正常情况下,一天接待三四桌不成问题。”回忆起最初接待游客的场景,张梅说,2015年,她家最初接待旅客,得到了旅客的肯定和鼓励。如今,崔长征一家四口人,两个女儿都在读书,除照料四亩梨树外,农家乐成为其家庭收入重要来源。
在崔长征一楼客厅,记者看到了以砀山酥梨为代表的砀山特产。“这种梨膏是我亲自做的,很受顾客欢迎,也宣传了砀山。”张梅说,根据顾客数量,她家的农家乐也会适时增派人手,下一步准备扩大规模。
在崔庄自然村,像崔长征这样的农家乐还有七八家。贾立杨也经营一家农家乐,经营模式和崔长征类似,不过赶上梨花授粉期,贾立杨有些力不从心。“儿子在外打工,接待人手有些不足。此外,旅客也面临停车难的问题,建议在村庄内建一公共停车场,拉动地方经济。”贾立杨客观分析说。
千树万树梨花开
崔庄自然村房屋渗透着徽派建筑的理念,马头墙错落有致,乡村道路洁净如洗,道路两旁植被葱郁。从崔庄自然村出发,向西约一公里,便可进入“梨树王”风景区。
“梨树王”风景区正门入口气派不失风韵,进入景区便是一片梨花海。而记者一行发现,今年“梨树王”景区软硬件设施已经更新换代。
来自河南的游客徐冰说:“我有两三年没来砀山看梨花了,今天来到梨树王这里,感到变化非常大,你看,景区里的设施非常人性化,新建的木质栈道,还有供游客短暂休息的桌凳,另外还增添了很多游客导览标识,外地游客根据标识牌就能很方便找到想去的景点。”
据了解,今年以来,砀山县不断加强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内基础设施,打造景区旅游亮点,提升服务水平,并在道路交通、停车场、旅游观光车辆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使景区内外“大变脸”,为游客赏花创造良好的环境。
该县充分注重景区细节,挖掘故黄文化,武术、斗羊等特色文化,打造梨树王核心景区旅游亮点,形成多元化旅游格局。改建后的梨树王景区大门,更具文化气息,新铺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新建木质栈道和游客休息区,增添了桌凳,给游客带来舒适便捷;增添景区引导牌,开辟凝翠台、十全堂、民俗活动等新景点,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充分体现出砀山县独特的生态优势和人文魅力。 记者 俞鑫
旧时砖瓦厂 筑梦天鹅乡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家住砀山县赵屯镇的李先生正在筹划新婚事宜,拍摄新婚录像到哪里选景?成为李先生考虑的一件难事。
“听朋友说,李庄镇的天鹅洲景区风景秀美,有拍摄场地,有美景美食,远近闻名,我们就去那吧。”李先生的新婚妻子也姓李。一番交谈后设想成为现实。
赵屯镇位于砀山县城西部,距离李庄镇南部的天鹅洲风景区约50里。
4月8日下午,“二李”到达景区,两人身着新婚礼服,不顾行程疲劳,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配合摄影师傅拍照录像。在奇石假山下,在梨树桃树旁,“二李”留下美丽身影,作为新婚纪念。
“二李”和美景合照后,又尝试了骑马和坐轿,按照传统婚礼步骤,实物拍摄。
拍摄过程中,本地村民许登充当了一名抬轿的“群演”。进入景区工作后,许登的性格更加开朗,身体更加健硕。“子女在外打工,我也不能成为他们的累赘。除了照看好家中几亩地,这边的工资足以养活自己。”许登告诉记者,这片景区成了当地村民心中的一块“宝”,景区建成后,吃住玩一体,拉动乡村旅游经济,促进本地就业。村民每天望着青山绿水,心里头像是吃了蜜。
移步换景 游客走进画中
天鹅洲景区位于砀山县城东部李庄镇,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黄河故道上。2015年12月,天鹅洲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现已建成集水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果园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生态风景区。
景区占地面积950亩,分为文化广场区、梨园剧场区、水上活动区、滨水休闲健身区、综合服务区、民俗展览区、果园采摘区、生态农业种植科普区等八大功能区。
空中俯瞰,整个景区犹如“双龙戏珠、玉带绕腰、梨园似雪、景美如画”,呈现出鸟语花香、碧波千顷、硕果累累的梨都风光。
天鹅洲景区主要分为东、西两个园区,西区占地210亩,园内景点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有雅致飘逸的茗香阁、气势恢宏的叠翠山、蜿蜒曲折的金水桥、栩栩如生的石刻生肖、惹人喜爱的飞禽园、身临其境的水下餐馆。
东区占地面积740亩,开设酥梨采摘园、油桃自采园、苹果采摘园、生态农业种植科普园、农事农耕体验园、现代农业观光园等6个生态旅游区。
2011年景区建成,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接待游客量超过600人次,6年累计接待游客量达到120万人次,连续成功举办了2012至2015年砀山酥梨采摘节启动仪式及黄河故道银发金婚秀、皖苏鲁豫四省书画笔会等重大赛事活动20多次,目前,已成为砀山县文化交流、推介展示的重要窗口、来砀游客集散中心及皖北婚庆基地。
移步换景,游客已在画中。淋着小雨,晨刊记者一行自西向东畅游该处景区。
记者一行正赶上景区的风车节,行至金水桥,便可看到色彩各异的风车。风车或悬挂在亭台楼阁,或插在田间地头。春风徐来,风车转动,整个景区充满灵气。
回归乡土 打造绿色生态
天鹅洲风景区成为发展绿色经济,回归乡土原生态,提升砀山乡镇“颜值”的典范。
记者一行采访景区过程中,遇见了李素英和宋秀琴两位老人。
宋秀琴是李素英的弟媳,今年67岁。趁着农闲时节,家住关帝庙镇的宋秀琴来到李庄走亲戚。
吃罢饭,李素英提议,前往天鹅洲风景区游览。
“我第一次来,这地方的风景真不错。现在农民生活条件好了,生活质量也在提升,游玩的地方也多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找到了最地道的农家味道。”看着美景,宋秀琴顶着头巾,笑得合不拢嘴。
“记者同志,可能你还不知道,这片景区原来是个大型的砖瓦厂。后来开发时,在塌陷区域引入河水,变废为宝,供游客划船游玩。”李素英成为砖瓦厂变迁的见证者,她对记者说,经济发展的同时,留住青山绿水,方能记住乡愁。
天鹅洲风景区风格设计与砀山风土完美契合。春暖花开,游客品赏梨花之余,畅游珍禽馆,撑起小船,把酒凭栏,品尝皖北土菜,学上几句砀山方言。旅客无不感叹,旧时砖瓦厂,今朝筑梦天鹅乡。(拂晓新闻网--皖北晨报 俞鑫 董虎 李艳龙)